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新余市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4:42:21  浏览:97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余市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余府办发〔2004〕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新余市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新余市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完善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保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按照法定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与他人签订探矿权采矿权合同。
市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属于其审批的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的具体工作委托下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但采矿许可证由委托机关颁发。委托必须按照《江西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受委托机关不得再行委托。
第四条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应当有计划地进行。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盛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布设探矿权采矿权,控制总量,调节供应,适应需求。
县级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年度计划,于每年1月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汇总后,2月底报省厅批准实施。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是指主管部门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探矿权采矿权中标人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探矿权采矿权拍卖,是指主管部门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探矿权采矿权竞得人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探矿权采矿权挂牌,是指主管部门发布挂牌公告,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期限和场所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探矿权采矿权竞得人的活动。
第六条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参加探矿权采矿权的投标竞买活动。
探矿权采矿权投标人或竞买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
第七条 新设探矿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
㈠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
㈡探矿权灭失的矿产地;
㈢国家和省两级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划定的勘查区块;
㈣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形成的矿产地;
㈤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矿权申请人竞争同一区块;
㈥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新设采矿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
㈠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地;
㈡采矿权灭失的矿产地;
㈢探矿权灭失的可供开采的矿产地;
㈣主管部门规定无需勘查即可直接开采的矿产;
㈤两个或两个以上采矿权申请人竞争同一矿产地;
㈥国土资源部、省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对无需勘查即可直接开采的矿产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直接设置采矿权,不再设立探矿权。
“无需勘查即可直接开采的矿产”主要指无需风险勘查的地表直观可见的普通建筑材料矿产,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天然石英砂、粘土、橄榄岩、蛇纹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岩岩、珍珠岩、黑耀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角闪岩、泥炭(岩)等。
第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七、八条规定的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以招标的方式授予探矿权采矿权:
㈠国家出资的勘查项目;
㈡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的能源、金属矿产地;
㈢共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矿产地;
㈣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
㈤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规定可以新设探矿权采矿权的环境敏感地区和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不得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
㈠探矿权人依法申请其勘查区块范围内的采矿权;
㈡符合矿产资源规划或者矿区总体规划的矿山企业的接续矿区、已设采矿权的矿区范围上下部需要统一开采的区域;
㈢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建筑用矿产;
㈣探矿权采矿权权属有争议;
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及主管部门规定因特殊情形不适于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授予的。
第十二条 原以申请批准方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其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延续开采,或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需扩大开采范围的,或变更开采矿种的,或企业改制需出让采矿权的,经有权审批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协议出让采矿权。
延续出让采矿权协议不成的,由审批机关收回其采矿权,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授予。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年度计划,编制招标拍卖挂牌方案;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招标拍卖挂牌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进行审定。
第十四条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招标拍卖挂牌方案,编制招标拍卖挂牌文件。
招标拍卖挂牌文件,应当包括招标拍卖挂牌公告、标书、竞买申请书、报价单、矿产地的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要求、成交合同等。
第十五条 招标标底、拍卖挂牌底价或协议价款,由主管部门依规定委托有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或者采取询价、类比等方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国家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集体决定。对一些规模孝效益差的矿山,亦可按年产量收取采矿权价款。
在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之前,招标标底、拍卖挂牌底价须保密,且不得变更。
第十六条 主管部门应当至少在招标拍卖挂牌开始日前20日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公告,公布招标拍卖挂牌矿产地的基本情况和招标拍卖挂牌的时间地点。
第十七条 招标拍卖挂牌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㈠主管部门的名称和地址;
㈡拟招标拍卖挂牌的勘查区块、开采矿区的简要情况;
㈢申请探矿权采矿权的资质条件以及取得投标人、竞买人资格的要求;
㈣获取招标拍卖挂牌文件的办法;
㈤招标拍卖挂牌的时间、地点;
㈥投标或者竞价方式;
㈦确定中标人或者竞得人的标准和方法;
㈧投标、竞买保证金及其缴纳方式和处置方式;
㈨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第十八条 主管部门应当依规定对投标人、竞买人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资质条件和资格要求的,应当通知投标人、竞买人参加招标拍卖挂牌活动以及缴纳投标、竞买保证金的时间和地点。
投标人、竞买人按照通知要求的时间和地点缴纳投标、竞买保证金后,方可参加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逾期未缴纳的,视为放弃。
第十九条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中标人、竞得人后,主管部门应当与中标人、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合同。中标人、竞得人逾期不签订的,中标、竞得结果无效,所缴纳的投标、竞买保证金不予退还。
第二十条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的,投标人不得少于三人。
投标人少于三人,属采矿权招标的,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组织招标;属探矿权招标的,主管部门可以以挂牌方式授予探矿权。
第二十一条 投标、开标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前,将投标文件密封后送达指定地点,并附具对投标文件承担责任的书面承诺。
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前,投标人可以补充、修改但不得撤回投标文件。补充、修改的内容作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㈡主管部门签收投标文件后,在开标之前不得开启;对在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之日后送达的,不予受理。
㈢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地点公开进行。开标由主管部门主持,邀请全部投标人参加。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㈣评标由主管部门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拟招标的探矿权采矿权内容确定,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审时,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作出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该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内容。
㈤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报主管部门确定中标人;主管部门也可委托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的投标文件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的投标。
㈤主管部门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通知未中标的投标人。
㈦中标人应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与主管部门签订成交确认合同。
第二十二条 探矿权采矿权拍卖的,竞买人不得少于三人。少于三人的,主管部门应当停止拍卖。
第二十三条 拍卖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参加竞买人报名,索取有关文件,并按规定提交有关资格,身份证明。
㈡按照拍卖文件要求对竞买人进行资格审查,符合要求的交付保证金,发给竞买资格证书。
㈢公开拍卖:
1、拍卖主持人点算竞买人;
2、拍卖主持人介绍拟拍卖的勘查区块、开采矿区的简要情况;
3、宣布拍卖规则和注意事项;
4、主持人报出起叫价及增价幅度,没有底价的,应明确提示;
5、竞买人应价;
6、主持人确定该应价后继续竞价。
7、主持人连续三次宣布同一应价而没有再应价的,主持人落槌表示拍卖成交;
若有底价的,如果最后应价未达到拍卖底价的,主持人应宣布停止拍卖;
8、主持人宣布最高应价者为竞得人;
9、公证员对拍卖过程作公证词;
10、主管部门和竞得人当场签订成交确认合同。
第二十四条 挂牌按下列程序进行:
㈠挂牌起始日,主管部门将挂牌矿产地的位置、矿种、储量、品位、面积、期限、起始价、增价规则、增价幅度、挂牌时间等,在挂牌公告指定的场所挂牌公布,挂牌时间不得少于10日;
㈡符合条件的竞买人交纳保证金,索取有关文件,填写报价单报价;
㈢主管部门受理并确认竞买人报价,更新显示挂牌价格;
㈣主管部门继续接受新的报价;
㈤主管部门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截止时间确定竞得人;
㈥主管部门和竞得人当场签订成交合同。
第二十五条 挂牌期限届满,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是否成交:
㈠在挂牌期限内只有一个竞买人报价,且报价高于底价的,挂牌成交;
㈡在挂牌期限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买人报价的,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报价相同的,先提交报价单者为竞得人,但报价低于底价者除外;
㈢在挂牌期限内无人竞买或者竞买人的报价低于底价的,挂牌不成交。
在挂牌期限截止前30分钟仍有竞买人要求报价的,主管部门应当以当时挂牌价为起始价进行现场竞价,出价最高且高于底价的竞买人为竞得人。
第二十六条 主管部门应当在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一次性收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数额较大的,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分期收取,但最长不得超过6年。
第二十七条 中标人、竞得人缴纳的投标、竞买保证金,可以抵作价款。其他投标人、竞买人缴纳的投标、竞买保证金,主管部门须在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退还,不计利息。
第二十八条 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后,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中标、竞得结果在指定场所、媒介公布。
第二十九条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成交确认合同所约定的时间为中标人、竞得人办理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并依法保护中标人、竞得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不按成交确认合同的约定缴纳探矿权价款或采矿权价款的,主管部门有权撤销探矿权采矿权证。
第三十一条 中标人、竞得人提供虚假文件隐瞒事实、恶意串通、向主管部门或者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行贿或者采取其他非法手段中标或者竞得的,中标、竞得结果无效,所缴纳的投标、竞买保证金不予退还。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授予探矿权采矿权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后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可参照本办法实施招标拍卖挂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颁布前制定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局关于使用出口产品税收专用缴款书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家税务局


国家税务局关于使用出口产品税收专用缴款书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993年3月12日,国家税务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各直属进出口税收管理处:
《国家税务局关于使用出口产品税收专用缴款书若干问题的规定》〔国税发(1992)271号〕下发后,各地都认真进行了贯彻。在执行中,有些地区反映了一些具体问题。经研究,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从1993年3月1日起,对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出口产品允许在纳税时按整体税金的60%的比例预扣其应扣税金,即按整体税金的40%计算纳税并开具专用税票。国税发(1992)271号文件第二条第三款“对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出口产品按整体税金纳税,全额缴
入国库。其应扣税金,暂不作扣除”的规定同时废止。
二、生产企业销售的出口产品按整体税金的40%纳税而少缴的增值税款,应在征收当期内销产品增值税时补征入库;多缴的增值税款,经税务机关审查确属自产产品并核实购进原材料等数额后,可允许抵扣当期内销产品的应纳税款或退还给生产企业。特别是在企业生产数量超过设备
能力,产品成本、价格发生较大变化等情况下,核实原材料是否真实须注意查清以下内容:(1)生产企业购进原材料的发票合法,原材料品种、数量、价格、金额情况正常,并据实记入有关帐户;(2)确有进货发票所列的原料购进;(3)生产企业按发票金额付款给供货单位;(4)
企业设备、产品结构与供货的情况确实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三、非生产性出口企业购进原材料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的产品,生产企业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一律按上述第一条规定计算纳税,开具专用税票。对按增值税整体税金的40%计算纳税而多缴的税款,经所在地的县级税务局(分局)局长核实批准,可从当地金库中退给生产企业;而少
缴的税款生产企业应及时补缴入库。
四、农林牧水产品的收购单位是指经营农林牧水产品的所有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包括直接收购农林牧水产品的出口企业。农林牧水产品的收购单位销售给出口企业的应税农林牧水产品,在收购时按收购价全额缴纳产品税。
农林牧水产品的收购单位购进的应税农林牧水产品,属于按与出口企业签定的购货合同购进且按购进的批次和数量,一次全部销售给出口企业的,纳税时须开具专用税票;凡不属上述情况的,则应开具普通税票,在收购单位销售给出口企业时,须在产品均以全额纳税入库,经主管征税
的县级税务局(分局)核实普通税票后,开具专用税票分割单。
五、国家规定免税或特案批准减免税的产品,除国税发(1992)271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十三种产品继续实行不征税(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退税政策外,其他产品和地方批准减免税的产品(包括新产品,华侨农场、福利企业和校办工厂生产的产品,以税还贷产品
,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增值税全国统一减额征税的产品,三废治理等政策性减免税产品),如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一律不得减免税,产品出口后按全额退税。
对出口用已税的毛茶连续生产的精制茶、用已税的烟叶加工的复烤烟叶继续实行免征产品税的政策,不实行专用税票的管理。对茶叶进出口公司(或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土产进出口公司)出口的茶叶和烟草进出口公司出口的烟叶可退还已纳的产品税。对其他企业经营出口的茶叶和烟叶
不得退税。
出口的猪皮革按国家的统一规定实行生产环节征税、出口后退税的政策。
六、生产企业销售的内销产品,凡符合减免税规定的继续执行。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内销产品的应纳税款,应先抵扣(或加计)出口产品按整体税金的40%计算纳税而多缴或少缴的税款,然后按规定办理内销产品的减免税。
七、生产企业出口或销售给出口企业和市县外贸企业的自产产品,包括扩散产品、协作生产产品。
八、外轮供应公司、对外承包工程公司和对外修理修配企业出口的产品,不实行专用税票管理,仍按原规定办理退税。
九、实行“定期定率”征收增值税的小型企业销售的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出口产品,应按增值税整体税金的40%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开具专用税票。对因按增值税整体税金的40%计算纳税而少缴或多缴的税款,按本规定第二条处理。不允许在每批产品按增值税整体税金的40%计
算纳税开具专用税票时,同时开具“收入退还书”退还多缴的税款。
十、生产企业销售出口产品缴纳产品税、增值税的同时,须按规定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对采用“收入退还书”退还多缴税款的,可同时退还多缴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十一、生产企业和农林牧水产品的收购单位销售给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列明的本地区出口企业、市县外贸企业和出具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出口经营权的外地出口企业的产品,才能开具专用税票或分割单。销售给其他企业的,一律不得开具专用税票或分割单。
十二、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如经国家批准在其经营范围内允许收购其他生产企业产品出口的,对这部分外购产品申请退税时须附送专用税票。
十三、出口企业将购进的产品销售给其他出口企业的,可按国税发(1992)271号文件第三条的规定,由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在专用税票或专用税票分割单上盖章或开具专用税票分割单,其他出口企业可凭此申请退税。
十四、生产企业、农林牧水产品的收购单位、市县外贸企业、出口企业调拨销售的出口产品,已开具专用税票或分割单的,如发生退货或改变销售对象的,调拨销售企业应负责收回专用税票或专用税票分割单,并交还给开出专用税票和分割单的税务机关。否则按偷税处理。
十五、出口产品专用税票及分割单,一律附送给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留存,不得留存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可留存专用税票及分割单的复印件或在有关帐簿中记录专用税票及分割单号码,以便核对。


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82号



  《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种及配套系培育、种畜禽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种畜禽品种选育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畜禽品种改良规划、新品种及配套系的培育、进出口计划;

  (二)依法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审批、验收和发证工作;

  (三)负责种畜禽宣传推广工作,为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四)组织培训种畜禽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

  (五)建立畜禽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库;

  (六)开展种畜禽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五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和公布本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享受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未经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采集和更新畜禽遗传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配合采集畜禽遗传材料,并有权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偿。

  第七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应当制定保护方案,采取划定保护区、禁止引入外来品种等有效措施实施保护。

  第八条 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和向境外输出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农业部进出口种畜(禽)审批表;

  (二)引种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引种合同或合作协议;

  (四)国务院或者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开展联合育种,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第十条 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畜禽品种及配套系不得推广利用。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根据畜牧业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特点,组织开展畜禽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检测和测定,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禽。

  第十二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不得办理工商登记,不得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申请生产家畜冷冻精液、胚胎、卵子等遗传材料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申请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市(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申请其他种畜禽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市(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报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申请种蛋孵化或者畜种改良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报市(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报表;

  (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相关信息登记表;

  (三)申请报告。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和技术力量、群体规模和结构、生产技术指标、管理制度、动物防疫条件、污物处理与环境情况;

  (四)引种证明、系谱材料、育种与种畜禽生产记录、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种畜禽合格证复印件。

  (五)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复印件。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经营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生产经营范围(品种、品系、代次)和许可证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许可证有效期三年。

  第十七条 种畜禽场生产提供的种畜禽应当符合国家或者省种畜禽品种等级标准。

  生产经营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买种畜禽。

  种畜禽出场时应当附有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和生产单位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系谱材料。

  种畜禽合格证明应当标明品种、代次、数量、出场时间、种质生产性能、使用期限等。

  第十八条 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种的生产经营,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7日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公布,2004年6月25日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修正的《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