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稳定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2:03:14  浏览:91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稳定的紧急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稳定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稳定。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和支援灾区的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坚决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二、积极促进商品流通,确保运往灾区的商品货畅其流。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货源,保障灾区市场供应,促进运往灾区的食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和药品方便快捷流通。要积极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市场协会等协会组织的作用,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扩大对灾区的商品运输和销售,千方百计增加灾区市场商品供应。


  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灾区市场秩序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散布虚假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要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严防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流向灾区,流到受灾群众手中。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市场的安全排查、卫生防疫等工作。

  四、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坑农害农行为,依法保护灾区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减免“两费”,支持扩大流通。抗震救灾期间,凡是进入灾区市场销售的食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免于收取市场管理费。对灾区恢复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一律免于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六、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全国市场秩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关心灾区、支援灾区的同时,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努力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全国市场繁荣稳定。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工作中有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五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沈阳市收容遣送条例实施细则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
 (第27号)


  《沈阳市收容遣送条例实施细则》,业经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慕绥新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沈阳市收容遣送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收容遣送工作,根据《沈阳市收容遣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的收容遣送对象包括下列人员:
  (一)流浪乞讨的;
  (二)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
  (三)流浪街头无监护的严重智力缺陷的人和精神病人;
  (四)无有效身份证件的流动人员;
  (五)不按规定申领《暂住证》和《就业证》的流动人员;
  (六)无合法证件从事捡拾、收购、卖艺和非法行医的人员;
  (七)依照有关规定需要收容的人员。


  第三条 民政部门是本市收容遣送工作的主管部门。
  公安部门负责对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四)、(五)、(六)项规定人员的收后初审,移交民政部门收容;负责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的收治;负责组织对身源不明并处于无援状态的危急病人送往医院抢救,保障执行任务的收容遣送车辆通行、停放。
  卫生部门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指导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保障遣送人员购票、为其进站、上车提供方便。


  第四条 收容遣送经费应纳入市、区、县(市)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其中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四)、(五)、(六)项规定的人员收容遣送所需经费在城市人口增容费中列支。

第二章 收审程序





  第五条 收容遣送站对被收容人员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自然情况、身份及流浪原因等。对符合收容条件的,要逐项填写收容审查登记表,记录随身携带的钱物,由审查人签署意见,对不符合收容条件的要立即放行。
  公安部门对被收容人员进行初审;包括自然情况、身源、来沈目的、有无证件等,并填写《收容人员审查表》,做询问笔录,填写的《钱、物登记表》须由本人签字,公安部门应将填写的审查表、登记表按规定移交收容遣送站。


  第六条 收容遣送站对公安部门送交的被收容人员进行交接,交接双方要当面清点人数、材料及收容人员的钱物,对符合条件的在接收同时出具回执。


  第七条 收容遣送站接收被收容人员,要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复审,对不符合条件的立即放行,并通知原送交部门。

第三章 管理





  第八条 收容遣送站对被收容人员进行以下管理:
  (一)建立被收容人员档案;
  (二)根据被收容人员年龄、性别等不同情况分区分类管理;
  (三)对被收容人员进行思想、政策、法制、纪律教育;
  (四)组织参加劳动。


  第九条 对被收容人员中的老、弱、病、残人员给予照顾,对病人要及时治疗,对传染病要隔离治疗。


  第十条 在收容遣送期间因病正常死亡的被收容人员,收容遣送站卫生部门应出具证明,由收容遣送站通知其监护人、亲属或工作单位;对死亡的身源不明的被收容人员,由收容遣送站公告后按无主尸体处理;对非正常死亡的被收容人员,由公安部门处理。


  第十一条 被收容人员应当遵守收容遣送站内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第四章 遣送





  第十二条 收容遣送站要依照《条例》规定的待遣时间及时遣送被收容人员。


  第十三条 收容遣送工作实行责任制,被收容人员必须遣送至对口接收站或流出地。


  第十四条 户籍在沈的被遣送人员,有关部门、单位应妥善安置,监护人对其应承担监护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最低工资暂行规定及最低工资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最低工资暂行规定及最低工资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63号


1995年6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自治区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法定工作时间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劳动合同的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第四条 自治区劳动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工作。盟市、旗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
第五条 中央及自治区直属用人单位,按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第二章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发布
第六条 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自治区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用人单位方面代表具体测算最低工资标准,并向财政、民政、统计等部门以及工商联合会咨询。
第八条 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按照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原则确定。
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参考下列因素分区域确定: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九条 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按月确定,各种单位时间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互相转换。日最低工资标准,按月最低工资标准除以21.5天换算;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法定日工作时间换算。
第十条 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如果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诸因素发生变化,或者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累计变化较大时,应当适时调整,但每年只能调整一次。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三章 最低工资的给付
第十一条 最低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第十二条 下列各项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一)加班加点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
(四)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煤补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

第四章 最低工资的保障与监督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将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及有关规定告知本单位劳动者。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扣除第十二条规定的各项后,不得低于其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等工资形式的企业,必须进行合理的折算,其折算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五条 劳动者因本人原因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于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婚丧假、产假期间,劳动者因工负伤医疗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第十七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工资发放情况及配合调查人员进行调查。
第十八条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有权要求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控告。
第十九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最低工资发生争议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有关规定解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的,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补发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对情节严重的,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问题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附:《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略)



1995年6月28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